2024-08-22 19:56:20
國際物流的概念雖然最近才提出并得到人們的重視,但已隨著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二十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物流國際化趨勢開始成為世界性的共同問題,但物流國際化的趨勢局限在美、日和歐洲一些發達國家。 從二十世紀90年代初至今,國際物流的概念和重要性已為各國政府和外貿部門所普遍接受。貿易伙伴遍布全球,必然要求物流國際化,即物流設施國際化、物流技術國際化、物流服務國際化、貨物運輸國際化、包裝國際化和流通加工國際化等等。世界各國廣泛開展國際物流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大膽探索。人們已經形成共識:只有廣泛開展國際物流合作,才能促進世界經濟繁榮。物流無國界。
進入21世紀以后,主要經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將處于一個穩定的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國際物流的發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各個國家或地區物流環境存在差異。各國物流環境的差異是國際物流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尤其是物流軟環境的差異。不同國家的物流適應法律不同,不同國家的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會造成國際物流處于不同科技條件的支撐下,不同國家的不同標準也造成國際間"接軌"困難,不同國家的風俗文化也使國際物流受到很大限制。由于物流環境的差異迫使一個物流系統需要在不同法律、人文、習俗、語言、科技、設施的環境下運行,無疑會大大增加物流的難度和系統的復雜性 .
2)國際物流必須有國際化信息系統的支持。國際化信息系統是國際物流,尤其是國際聯運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國際化信息系統建立的難度,一是管理困難,二是投資巨大,而且由于世界上有些地區物流信息水平較高,有一些地區較低,所以出現信息水平不均衡。建立國際物流信息系統一個較好的方法就是與各國海關的公共信息系統聯網,以及及時掌握有關各個港口、機場和聯運線路、站場的實際情況,為供應和銷售物流提供決策支持。
3)國際物流的標準化程度要求更高。要是國際物流暢通起來,統一標準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各國統一的標準,國際物流水平很難提高。目前,美國、歐洲基本實現了物流工具和設施的統一標準。在物流信息傳遞技術方面,歐洲各國不僅實現企業內部的標準化,而且也實現了企業之間及歐洲統一市場的標準化,這就使歐洲各國之間系統比亞洲、非洲國家交流更簡單、更具有效率。
4)國際物流以遠洋運輸為主,并由多種運輸方式組合。國際物流運輸方式有海洋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公路運輸以及由這些運輸手段組合而成的國際復合運輸方式等。運輸方式選擇和組合的多樣性是國際物流一個顯著的特征。海運是國際物流運輸中最為普遍的方式,特別是遠洋運輸是國際物流的重要手段,誰能提高遠洋運輸效率,降低遠洋運輸成本,誰就能在國際物流競爭中占有優勢地位。在國際物流活動中,由門到門的運輸方式越來越受到貨主的歡迎,使得能滿足這種需求的國際復合運輸方式得到迅速發展,逐漸成為國際物流中運輸的主流。全球復合運輸方式的目的是追求整個物流系統的效率化和縮短運輸時間。
根據國內外物流發展情況,國際物流的發展趨勢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化趨勢。國際物流的信息化表現為物流商品的信息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數據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準化和實時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等。為實現物流的信息化,首先用標準化的條碼技術完成商品數據錄入和數據采集,再借助自動識別技術、數據庫技術、電子數據交換等現代技術手段建立倉儲、保管等各類與物流業務管理有關的基本數據庫;應用射頻技術 (RF)來進行物料跟蹤、運載工具和貨架識別等要求非接觸數據采集和交換和需要頻繁改變數據內容的場合,通過便攜式數據終端(PDT)隨時通過RF技術把客戶產品清單、發票、發運標簽、該地所存產品代碼和數量等數據傳送到計算機管理系統;應用GPS 技術,可以全天候、連續地為無限多用戶提供任何覆蓋區域內目標的高精度的三維速度、位置和時間信息,從而大大提高物流路網及其運營的透明度,提供更高質量的物流服務。通過地理信息系統(GIS)能完成車輛路線模型、最短路經模型、網絡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設施定位模型等功能。
2)智能化趨勢。國際物流的智能化已經成為電子商務下物流發展的一個方向。智能化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一種高層次應用,物流作業過程中大量的運籌和決策,如庫存水平的確定、運輸(搬運)路線的選擇,自動導向車的運行軌跡和作業控制,自動分揀機的運行、物流配送中心經營管理的決策支持等問題,都可以借助專家系統、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加以解決。因此物流智能化要求物流中心必須建立對于物流業務流程的物流分析系統來進行對于物流的運籌分析。具體而言,物流分析系統應包括以下模型:車輛路線模型、網絡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設施定位模型、全球定位系統模型等。
3)環?;厔?。物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現代物流一方面促進了國民經濟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又在另一方面成為消費生活高度化發展的支柱。然而,無論在"大量生產-大量流通-大量消費"的時代,還是在"多樣化消費-有限生產-高效率流通"的時代,都需要從環境的角度對物流體系進行改進,即需要形成一個環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統。環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就是要改變原來經濟發展與物流,消費生活與物流的單向作用關系,在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形成一種催促經濟和消費生活同時健康發展的物流系統,即向環保型、循環型物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