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1 12:21:35
一. 現代信息系統應用
要實現企業與其他交易企業之間的效率化的交易關系,必須借助與現代信息系統的構筑,尤其是利用互聯網等高新技術來完成物流全過程的協調、制約和管理,實現從網絡前端到最終端客戶的所有中間過程服務。一方面是各種物流作業或業務處理正確、迅速地進行;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起戰略的物流經營系統。
二. 物流成本制約的重要性
現代物流作為一種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是企業在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創造利潤的“第三利潤源泉”,也是企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的重要環節。而物流成本是進行物流管理,使物流合理化的基礎,企業利用物流成本數據的程度,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企業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根據現代物流管理理念可知,物流成本既是企業評判物流合理化的基本依據,也是進行物流經濟性分析、經濟效益分析、決策企業物流是否實施外包的重要指標。而且在當今社會物流的作用越來越大,物流成本占整個營運成本的比重越來越高,現代企業降低成本的當務之急是在降低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同時,降低物流成本。
三、物流成本的構成
對于物流成本的構成,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觀點。就宏觀層次的物流成本而言,美國的社會物流成本由存貨持有成本、運輸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個部分構成;日本的社會物流總成本也包括運輸費、保管費和管理費三個部分;歐洲的社會物流成本則包括了運輸、倉儲、包裝以及基礎設施投資等費用在內的全社會物流總成本;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我國社會物流總成本包括運輸費用、保管費用和管理費用三部分內容。在物流功能成本中,運輸成本和倉儲成本是物流成本的兩大主要組成部分。
四、物流成本的核算對象
企業重點關注的物流成本形態為物流范圍、物流成本項目、物流成本支付形態作為物流成本核算對象。以物流成本項目作為成本核算對象就是將物流成本分為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和物流管理等物流功能成本以及存貨資金占用成本、風險成本和保險成本等存貨相關成本作為成本核算對象。以物流支付形態作為成本對象,可以將企業物流成本分為自家物流費用和委托物流費用。它是最基本的成本核算方式,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成本核算對象,都以按照成本支付形態對這些核算對象的物流成本進行細化管理。
迄今為止,我國企業基本上是根據會計報表的分類策略,將成本分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將物流成本與銷售成本混在一起,不利于比較、分析與管理。因此,本文認為企業物流成本應分離出來,參照美國的作法,我國制造企業可以以物流范圍作為物流成本核算對象,具體包括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退貨物流和廢棄物物流等不同階段所發生的成本支出。以物流范圍作為制造企業成本核算對象的主要任務是:從材料采購和管理費用中分離出供應物流成本;從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管理費用等賬戶中分離出生產物流成本;從銷售費用中分離出銷售物流成本等。制造企業如果選擇物流范圍作為成本核算對象,就可以得出物流成本總額,可以使企業經營者很清楚的了解到企業各領域物流成本的全貌,并據此進行比較分析,找到有效策略,減低成本。
五、物流成本的核算策略
在企業層面,合理核算物流成本是強化物流成本管理的關鍵因素,我們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以作業成本法為基礎進行物流成本的核算。企業的物流成本核算,包括采用傳統的成本核算策略核算和先采用營運成本法,逐步向作業成本過渡等。對于間接費用占很大比重的物流企業尤其是新興物流企業這些核算策略的選擇都存在間接費用分配不合理及以后向作業成本法轉化成本過高等理由。
利用作業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可望達到全面真實地揭示物流費用的目的,是物流成本核算最為有力的工具,也是目前物流成本核算中較為高級的核算策略。它的優越性表現在:
(1)能夠提供相對準確的成本信息。在作業成本法下,是按照各種產品實際消耗的與間接費用相關的作業量來分配其應該負擔的間接費用。按作業成本法計算的成本也包括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對直接費用成本的核算與傳統成本核算策略一致,對于間接費用的分配,不是采用單一的分配標準,而是根據各種間接費用的作業性質和特點采取不同的分配標準。由于引起各種間接費用產生的理由是不同的,因此采用相應的分配標準,以多種分配標準來分配間接費用必將能使企業的成本計算更加準確,能夠提供更加準確的成本信息。
(2現代物流管理之中的物流成本制約相關范文由寫論文的好幫手http://www.zglww.net提供,轉載請保留網址.)能促使管理人員有效的進行成本管理和制約。在作業成本法下,間接費用的分配是采用多標準來進行的,在分配過程中將會產生多種成本動因。因此,通過此策略能夠確認引起各間接費用產生的理由,而一旦確認了某種產品消耗的間接費用的理由,就能使管理者從產生成本的源頭入手,從降低企業產品成本的角度重新分析各種間接成本,以努力降低產品中的間接成本,間接成本作為企業產品成本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降低將會最終使全部產品成本降低。因此,通過此策略將能促使管理人員對成本進行有效的制約。
美國、日本是現代物流業發達的國家,在物流成本會計核算策略研究與物流成本核算規范的制定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日本最新的物流成本計算標準是2003年中小企業廳頒布的《物流作業成本法物流成本計算,效率化指南》,這一標準對中小企業應用新的物流管理策略核算物流成本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日本運輸省制定了“物流成本計算統一標準”,會計理論在宏觀物流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應用,這為物流成本提供了會計制約對象。日本對物流成本核算研究是從引進美國的研究成果開始,并結合日本特有的管理策略進行,也注重作業成本法的應用。美國現有的物流成本核算方面的制度規范主要是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nstitute ofManagementAccounting)于1992年發布的《物流成本管理公告》。而我國的企業在利用作業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時,有必要參照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
六、降低物流成本的策略
降低物流成本會給行業和社會帶來三個方面的經濟效益:一是如果全行業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費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個新的水平,那么,該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將會增強。對于一個地區的行業來說,則可以提高其在全國市場的競爭力。二是全行業物流成本的普遍下降,將導致物價相對下降,這有利于保持物價的穩定,相對提高國民的購買力。三是物流成本的下降,意味著給整個社會創造了同等數量的財富,在物流領域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得到節約,從而用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和消耗,創造出盡可能多的物質財富,進而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創建。而降低物流成本主要有以下的策略:
1、物流標準化管理
物流標準化是以物流作為一個大系統,制訂系統內部設施、機械設備、專用工具等各個分系統的技術標準。制訂系統內各個領域如:包裝、裝卸、運輸等方面的工作標準。以系統為出發點,研究各分系統與分領域中技術標準與工作標準的配合性,統一整個物流系統的標準。物流標準化使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基本設備統一規范,如現有托盤標準與各種運輸裝備、裝卸設備標準之間能有效銜接,大大提高了托盤在整個物流過程中的通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貨物運輸、儲存、搬運等過程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物流配送系統的運作效率,從而降低物流成本。